孕期水肿的普遍认知。在孕期,大约有 70%-80% 的孕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,常见于下肢,尤其是脚踝和小腿部位。多数情况下,孕妇在长时间站立、行走或久坐后,水肿会更加明显,而经过休息、抬高下肢后,水肿症状会有所缓解。正是因为这种普遍性和一定的可缓解性,使得很多孕妇和家属都将孕期水肿看作是正常的生理反应,认为是胎儿生长发育导致子宫增大,压迫下腔静脉,影响血液回流所引起的,从而放松了对水肿的警惕,很少会将其与甲状腺疾病联系起来。 甲状腺与孕期水肿的关联。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,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、生长发育等起着关键作用。在孕期,孕妇的甲状腺功能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,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。当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时,无论是甲状腺功能减退(甲减)还是甲状腺功能亢进(甲亢),都可能导致水肿。 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,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,身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诚信-优配,组织间隙中的黏多糖等物质会增多,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,会导致水分在组织间隙中积聚,从而引起黏液性水肿。这种水肿与普通的生理性水肿有所不同,通常按压水肿部位时,不会出现明显的凹陷,且多发生在眼睑、面部、下肢等部位,同时还可能伴有乏力、怕冷、嗜睡、便秘等症状。 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,虽然新陈代谢速度加快,但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,影响心脏功能,进而影响血液循环,导致静脉回流受阻,也可能引发水肿。不过,甲亢引起的水肿相对较少见,且多伴有心悸、多汗、手抖、体重减轻、烦躁易怒等典型症状。 对孕妇的危害。如果孕期甲状腺功能异常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,会对孕妇的身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。对于甲减孕妇,除了会出现水肿症状外,还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、胎盘早剥、贫血、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。同时,甲减还会影响孕妇的心血管系统、神经系统等,导致孕妇出现心率减慢、记忆力下降、情绪低落等问题,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。对于甲亢孕妇,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,会使孕妇的心脏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,容易引发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疾病。此外,甲亢还可能导致孕妇出现骨质疏松、血糖升高等问题,增加孕期感染的风险。 对胎儿的危害。孕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不仅会危害孕妇健康,还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不良影响。胎儿的甲状腺在孕 12 周左右才开始具备自主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,在此之前,胎儿所需的甲状腺激素完全依赖于母体。如果孕妇患有甲减,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,会导致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受到阻碍,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,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智力低下。同时,甲减还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、胎儿窘迫、早产、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。 如果孕妇患有甲亢,过高的甲状腺激素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,可能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异常,引起胎儿甲亢,增加胎儿早产、流产、死胎的风险。此外,甲亢还可能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和神经系统发育,对胎儿的长远健康造成不利影响。水肿特点区分。生理性水肿通常多发生在下肢,尤其是脚踝和小腿部位,水肿程度相对较轻,且具有明显的体位性特点,即长时间站立、行走或久坐后水肿加重,休息、抬高下肢后水肿会明显减轻或消失。按压生理性水肿部位时,会出现明显的凹陷,且凹陷恢复较快。 而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水肿,如甲减导致的黏液性水肿,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,除了下肢,还常见于眼睑、面部、手部等,水肿程度相对较重,且不具有明显的体位性特点,休息后水肿缓解不明显。按压黏液性水肿部位时,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凹陷,或者凹陷恢复缓慢。甲亢引起的水肿相对较少见,多为凹陷性水肿,常伴有甲亢的典型症状。 在孕期,孕妇除了要定期进行检查外,还应做好日常护理工作,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其相关水肿的发生。首先,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保证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,适当进行运动,如散步、孕妇瑜伽等,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身体免疫力。其次,要注意饮食均衡,合理摄入碘元素。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,孕期对碘的需求量会增加,但也不宜过量摄入碘,以免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。孕妇可以适当食用加碘盐,多吃一些富含碘的食物,如海带、紫菜等,但要注意适量,避免过量食用。 此外,孕妇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,避免过度紧张、焦虑等不良情绪。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,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。家人也应给予孕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,帮助孕妇缓解孕期压力,保持心情愉悦。
展开剩余7%发布于:北京市名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