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维愈牛8配资
你身边有“边缘型人格”存在吗?
就是那种今天和你关系很铁,第二天突然把你当成敌人,你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得罪他的。
比如小杨和小林,是上周刚认识的闺蜜,一起逛街,分享心事,亲密得像亲姐妹。有一次,小杨因为微信回晚了一点,突然发现自己被拉黑了。再次见面,二人形同路人,之前的亲密好像是假的。
类似小林这样,就是“边缘型人格”的代表,因为一点投缘而亲密无间,也因为一点不顺而反目成仇。
情绪过山车,关系忽远忽近,自我形象摇摆不定,这样的人,对自己对他人,都是很大的伤害。
“边缘型人格”的主要特点:极端不稳定。
“边缘型人格”的人,往往这一刻在巅峰,下一刻在谷底,突然与你称兄道弟,突然对你爱搭不理,你也不知道是做了什么事,刺激了他。
展开剩余89%但是情绪又切换得很快,因小事暴怒抑郁,几小时后又跟没事人一样。
对别人的评价,要么是“这个人太完美了,非常好”,要么是“这个人很烂,不想见到他”。关系好坏,取决于一念之间。
同时,缺乏稳定的自我认知,三分钟热度,今天要去A公司,明天又改主意,跳槽B公司,突然又想辞职,只身去创业,难以捉摸清楚。
“边缘型人格”,完全可以用“神鬼二象性”去形容。你跟他们关系很好,他们总会突然破坏这段关系;关系不好了,又极度痛苦,想要修复关系。
所以,无论你身边有这样的人,或你就是这样的人,都是十分痛苦的。
家庭环境,造就极端
为什么有“边缘型人格”?主要原因,从小出生在一个情感无效的家庭环境中。
什么是“无效家庭环境”?他们的父母,很少真正在乎他们的情绪,更不愿接纳。
孩子哭闹的时候,家长可能不是去安慰,而是痛斥:“哭什么哭!再哭不给你吃饭!”
当孩子摔了一跤,或者感到很恐惧的时候,家长鄙视:“路都走不好,算什么!”“这点有什么好怕的?”
久而久之,你学会了隐藏自我,但情绪不会消失,只会被压抑,然后在某一刻突然爆发。
“边缘型人格”的人,会在该拒绝的时候选择忍耐,忍着忍着,突然发作,搞得所有人莫名其妙。
此外牛8配资,有的家长从小也不懂处理情绪,容易受环境影响,导致反复无常,于是让孩子也学会了反复无常。
比如今天心情好,对孩子温声细语,第二天在单位被批评了,回到家就把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。
在孩子眼中,家长就是变来变去的,他们很快学会,变成这种人。
于是成年后,也开始极端反复,会在亲密关系中不断试探“你今天会不会离开我?”“算了,我们还是分开吧。”表现出很强烈的占有欲,猜疑心,突然爆炸的情绪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,父母有一种错误的观念,觉得:“时刻不能松懈,否则孩子容易自我膨胀。”
孩子表现好,冷漠:“这次好,下次就未必了。”
孩子表现差,极端地给予压力:“为什么做不好!?”
无论好坏,都始终保持高压状态,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敏感之中。
这样的环境长大,一个人很难学会平稳管理情绪,是“边缘型人格”最好的生长土壤。
“边缘型人格”的人生,与幸福越来越远
“边缘型人格”对一个人的生活,方方面面,影响深远,如果不重视,幸福感无从谈起。
首先,在人际关系里,“边缘型人格”常常陷入自我分裂。一方面非常渴望稳定亲密的关系,另一方面,又因为害怕对方不够重视自己而过度敏感。
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,都会被解读成“他看不起我了。”“看来我在他心里无关紧要。”情绪上总是不得安宁,到最后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,都身心疲惫。
其次,“边缘型人格”总会感到空虚感,孤独难忍,就会用不健康的方式去填洞。比如,有人会暴饮暴食、疯狂购物、暴怒发泄。时间长了,很容易生病,精神状态差。
最后,工作难做好,事业起不来。很简单的道理,“边缘型人格”接近双相障碍,一会热情高涨,充满干劲,但别人稍微打击了他一下,就变得敏感多疑,陷入情绪泥潭。
情绪多了,原计划的事业,就不想做了,天天纠结不停。工作环境也因为常常不满,而不断变动,在A公司和同事上司闹翻,又会去B公司,C公司,不断辗转,没有定所。
总之,“边缘型人格”让人活得很累,自己每天都在挣扎,不得安宁,别人也容易被折腾够呛,不堪其扰。最终,离幸福越来越远,可能连瞬间的幸福感都没有。
解决办法,按“潜意识沟通三部曲”化解
虽说“边缘型人格”的成因是家庭成长环境,但千万不要痛恨自己的父母,因为父母是无辜的,他们也是学习他们的父母,身不由己延续上一代的相处方式,而上一代又接上一代,追溯不到源头。
所以,这不是谁的错,不要责怪任何人。最重要的是,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,就要积极打破循环,彻底改变。
一来改变自身,从不稳定的情绪脱身;二来结束传承牛8配资,不要把“边缘型人格”错误地传承到下一代;三来只要改变一次,你就获得了自信,习惯于改变身心。
具体的方法,可以采取“潜意识沟通三部曲”,如果你有这样的问题,或想帮助有这个问题的朋友,都可以用。
分三步走,立标准、改信念、深净化。
第一步:立标准——“边缘型人格”的反面是“中心型人格”
改变的第一步,是清楚目标。
目标就是:由“边缘型人格”,彻底变成“中心型人格”。
所谓“边缘”的意思,也就是不断在里面、外面徘徊,没个准数。
所以,要牢牢站在中心位置,不要乱跑,这就是“中心型人格”。
一般而言,“中心型人格”有如下几个特征。
第一个,情绪正常。虽然有起伏,但不会大起大落,会陷入负面情绪,但很少歇斯底里,极端痛苦或者狂喜。
第二个,关系稳定。人际关系里,“中心型人格”一定不会因为一点小事,就是质疑对方,然后彻底颠覆这段关系。以前跟对方相处过的快乐,会牢牢记住,不至于前脚亲密无间,后脚因为一句话,就马上翻脸。
第三个,冷静得快。如果有压力,“边缘型人格”很快会陷入情绪里,马上爆发,比如吵架,自伤,发脾气等。“中心型人格”克制力强,反应没那么激烈,冷静得快。
这三点,是一个“边缘型人格”的目标,只有知道目标在哪,后面两步才有意义。
第二步:改信念——把错误的认知替换,慢慢使人格稳定
人的潜意识就好比一片土壤,我们每对自己说一句话,就相当于播种了一棵树。
错误的话就是错误的信念,容易长出朽株枯木,歪瓜裂枣。
“边缘型人格”在很多年里,一直在告诉自己:
“我不确定他在不在意我,我必须要测试出来!”
“有情绪一定要发泄,不然他不懂,总不拿我当回事。”
“好的关系是没有尽头的,一定要好上加好,没有止境,不然就是一段坏关系。”
所以,必须要狠狠地把这些信念替换掉,不是开玩笑的。
可以替换为更“中心型人格”会说的话,比如:
“一段关系可以不那么完美,但一定要稳定,只有稳定,让我感到踏实。”
“情绪如果上下波动太大,对我伤害非常重,让我疲惫,也让身边的人远离。”
“我现在已经长大了,我有能力选择平静,不需要再用剧烈的情绪来保护自己。”
“我可以拥有平稳深厚的关系,我也能给出持续稳定的爱。”
每天抽出几分钟,安安静静,对自己重复说出这些信念,逐步把“边缘型人格”的错误信念替换掉。
第三步:深净化——安抚、接纳、净化
拥有“边缘型人格”并非我们所愿,实际上,长期以来的不安,我们内自爱的潜意识也早已伤痕累累,疲惫不已。
所以这一步,我们需要给予内心最深度的安抚、接纳、净化。
如果没有这一步,第二步的认知将无法被替换。
潜意识有结,新的认知会进不来,怎么说都没有用。
具体做法是:
你可以找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,闭上眼睛,深呼吸,放松身体,然后温柔地对内在的自己说:
“我看到了你的不安,也感受到了你的害怕。没关系,有我在,以后你不会再害怕了。”
“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,现在有我在这里陪伴你、保护你。你很安全。”
“你的一切,我完全接纳,无论是愤怒、悲伤还是恐惧。它们都是你的一部分,也是我的一部分,我允许它们存在。”
“我从今天开始,我选择安稳、选择信任、选择爱自己。一切都在自然发生。”
要注意,这些内在深层的话语,重点是安抚、接纳、净化,而不是要否定自己“边缘型人格”。
如果能做到,你会发现,自己身心合一,无论要替换什么认知,都能成功,改变非常快。
“边缘型人格”的形成根家庭有关,但一定是可以改变的。
要把目光投向未来,着重改变,而不是怨恨家庭,自责懊悔。
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,理解他们牛8配资,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,他们会非常感激你。
发布于:广东省名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